红色文创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红色文创
青岛的“骄傲”——《胶澳文荟》


赵文赞 | Zhao Wen Zan


赵文赞,西海岸新区王台镇山赵村人,退休老兵,家在黄岛.王台文学社理事,王台红色文化资料整理志愿者。自幼喜读古典名著和历史书籍,七二年参军,以军旅生活为荣,以勤俭的农家生活为乐。



王台漕汶的下马碑牌坊与石人石马

赵文赞

       漕汶村是一个有传奇故事的村庄,位于王台正北204国道东侧,距王台六公里。北宋元祐年间,张姓自清河县迁至漕汶立村,该村有几百年历史的大集,漕汶是因有漕运河与汶山而得名,历史上漕汶有一条南北的漕运河蜿蜒至汶山码头,外地船只通过胶州湾经过漕运河把货物运到汶山码头。下马碑牌坊和石人石马都曾真实地立在这里,上世纪已消失。我曾多次到此寻访,搜集到不少线索,听到了不少故事,现还原一段历史,以飨读者。


四十年前在漕汶的供销社门市部西侧还留有运河的遗迹。汶山码头的水位与胶州云溪桥的水位同样高,都是货船码头。明清时期经漕汶村西侧有一官道宽三米。北到胶州,南到王台小王家庄直通胶南泊里。


在南柳圈东200米处有一石碑,碑高1.78米,宽0.78米,厚0.18米。上书:皇清通议大夫通正使、司通正使张公神道,石碑是汉白玉石材。在大朱阳村后还有一块相同的石碑,至今保存在张姓村民处,完好无损,南柳圈东的碑毁于建国前。据说被柳圈村民垒猪舍当基石用了。据漕汶的李宝善老人讲:在大清朝时期,路过的三品以下的文官下轿步行至下一石碑才能上轿而去,武官见石碑下马至下一石碑才能上马而去。


漕汶的牌坊在清朝时期的农村极少见,立有三座牌坊,在漕汶张氏祠堂,也就是原小学北侧立一座高大的兄弟进士牌坊,是表彰张若獬张若麒兄弟同时中进士的功名牌坊,此牌坊毁于上世纪中叶。


在村的西侧立一座父子保封牌坊,是张姓父子同时被保封为臣,同时为国效力,得到朝廷重用。此牌坊在清光绪中期的一天夜里刮了一次极强的龙卷风,夹带着特大暴雨和闪电,暴雨如注,大有翻江倒海之势,有人在闪电中看见有鱼在空中穿梭。天亮雨停,人们发现村西侧的牌坊没了,只剩了两个牌坊座。牌坊被风卷得无影无踪,牌坊座到解放前依旧在。


上世纪末,在204国道西侧交通检查站北建饺子城,有一开挖掘机的师傅发现有牌坊埋在地下,据牌坊上文字断定,就是当年漕汶村西的牌坊,因埋得太深没有挖出来,至今还埋在地下,从牌坊座到饺子城有一公里多,可见当年飓风之大。在供销社漕汶门市部东二十米处有一座小型的贞节牌坊,毁于民国初年,牌坊座到上世纪七十年代还存在。直到村民旧房改造时清理掉。


西漕汶村幼儿园西边是张氏祖坟,四周是围墙,占地近一亩,中间有一大的坟墓,周围还有几个坟头,院墙的门向东,墓地有许多松树、柏树,柏树很粗,两人才能合抱过来。进墓地内迎面两边是一对大石狮子,狮子后面是一对羊的石雕,羊的后面是两匹高头大马,应该是武将骑的战马,在战场上要征杀奔跑,四条马腿必须分裆。石马后面是两个石人雕像,石人代表的是“忠”,石马代表的是“义”,石羊代表的是“善良”,石狮代表的是“节”。意思是做人要做到忠义善节。


在西漕汶正南一公里处叫南松树林,也是张姓墓地,四周也是围墙,围墙内栽着松树和柏树,大墓的围墙门向东,进墓地迎面也是大石狮子,后面是石羊石马,不过这两匹高头大马不是开裆的,是一块巨石雕琢而成的,说明这马是文职官员所骑的,石马后是石人。


据八十八岁高龄李宝善老人讲:大宋朝张姓始祖来到漕汶看上了这块风水宝地,那时海水就涨到漕汶南河,水深五米多,漕汶河到汶山的运河蜿蜒到汶山码头,交通非常方便,村西有一条三米多宽的官道,水陆交通非常方便,土地肥沃,是少有的平原土地,在农耕时代的确是旱涝保丰收的好地方。


张氏先祖很重视教育,在明朝后期,有多人在朝为官,最有名的是明末的张荣贵,他在明朝天启年间中进士,由于工作认真诚实,干事努力,得到朝廷重用。天启皇帝驾崩,崇祯帝登基,安排张荣贵等数名大臣守灵三年,开始是轮流值班,后来守灵的大臣都懈怠,找理由就不值班了,到处游山玩水,最后就只有张荣贵一人忠于职守,独自一人看守陵墓。


守灵第三年春的一个下午,张荣贵坐在值班室里睡着了,皇后突然来到天启皇陵来竭陵,看到正在值班的张荣贵睡着了,心慈善良的皇后把自己的外衣轻轻披在张荣贵身上,张荣贵一觉醒来发现自己披着皇后的衣服,扑通跪下给皇后请罪,皇后免罪请起,并赞他忠诚可嘉,守灵有功,得到重用,把其他大臣降级使用。


守灵到期,崇祯帝封张荣贵为六库总管,朝廷大事也征求他的意见,崇祯帝也是明朝一位少有的勤政皇帝,张荣贵也出了很多利国利民的好主意,但终因大明朝气数已尽,再努力也挽救不了大明灭亡的命运。1664年清兵入京,结束了明朝276年的统治。此时的张荣贵正值壮年,他失业后在家闭门不出,在家教子孙念书学习。总结了自己半生经历,准备安度晚年,不涉世事。


大清进京后,百废待兴,面对着大明朝遗留下的诸多难题,此时皇太极已驾崩。孝庄文皇后力主六岁的儿子福临为帝,一个顽童皇帝面对着皇叔多尔衮,野心勃勃,孝庄文皇后面对一个复杂的大国,又不通汉人习俗,要治理国家更没有经验,如何安民,尊重汉民族的风俗习惯。她听从了近臣的建议,启用汉族治国能臣。有人向孝庄文皇后推荐张荣贵,说他是学识渊博的治国能臣。多次派人相请都被其拒绝,后经孝庄皇后亲自登门相请,张荣贵被孝庄皇后的真诚行动打动,终于答应出山为国效力。


大清朝进京后准备举行开国大典,恰逢京城连日大雾弥漫,不见晴天,孝庄皇后忧心忡忡,问张荣贵天气不晴如何举行开国大典?张荣贵提笔写了两句诗:“云雨相济迎新主,日月无光淹大明。”孝庄文皇后看后大悦。清廷如期举行了开国大典,大清朝开始了新的历史,张荣贵又开始为国为民操劳,他协助孝庄皇后制定富国强民的政策,鼓励农民开荒三年免税,全国开办学校,办学免税免丁政策。


新政的实施使大清朝稳定了农民生活,教育得到飞速发展,尊儒重教是大清的国策,农民生活有所改善,科举制度的实行促使教育的发展,为清朝康熙盛世打下了坚实基础。张荣贵协助孝庄文皇后扶持顺治与康熙帝治理国家走向盛世,孝庄文皇后为感谢张荣贵为大清国立下的汗马功劳,特许立了下马碑,以示彰显其为国作出的贡献。拨银两为其重修祖坟,立了石人石马,特许为张若獬张若麒立了同榜双进士牌坊;立了父子保封牌坊。


朝廷还为漕汶张氏家族的学子免费上学,一切费用从“学田”出,一顷地是专为有困难遇天灾人祸的家族实行救济用的叫“义田”,一顷是专供清明、冬至回乡上坟祭祖的张氏家族的成员吃饭上香纸支出专用的叫“祭田”。三田由张氏族长安排专人收支账目,每年向族人公布账目。在大清时期唯张荣贵的家族享受此殊荣。可见当时张荣贵在清初的贡献非同一般。


张荣贵在大明是重臣受封,在大清又是受封重臣,因此人们送张荣贵雅号“张二封”。因张荣贵协助孝庄文皇后扶持两代皇帝立下大功,即使有杀头大罪,也赦免其无罪,所以在民间有金头银脖子之误传。在明清时期漕汶张氏家族重视文化教育,为国家培养了许多栋梁之材,漕汶张姓在古胶州一带也是旺族,张姓迁至漕汶更加重视教育,自明朝中期,先后出进士四人,贡生39人,举人14人。


历史长河奔流不息,漕汶张氏家族曾辉煌一时,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精彩的故事和传说,同时也留给人们诸多值得思考和学习的元素。


【朗诵者简介】石霞

家在黄岛·上泉朗诵社会员。青岛西海岸新区隐珠小学的一名数学教师,她非常热爱教师这个职业,也爱她的学生,从小喜欢美文,喜欢朗诵,就像歌者用曼妙的歌声去表达自己的感情,就像舞者用轻盈的舞步去阐释自己的信念,而我将用我的声音去传递我对朗诵的炽爱。愿朗诵一切美好!


身残志坚的老革命军人—纪红全

赵文赞


    

纪红全,1923年8月生人,97岁高龄,现为王台街道办西灰村人。2020年八一前夕,我有幸拜访了这位德高望重的伤残老革命军人。纪老是1946年参加革命,他入伍时,新兵集合地点是在宝山的上柴村。当年西灰村一起入伍的有六人,东灰村健在的葛清希也是一起入伍参军的。在上柴村换上服装,第二天一早就跟随带兵的首长步行去莒县,经过几天的行军,来到莒县一个很大的村子住下。在几天的集训结束后,他被分到苏北兵团第二纵队,司令员是陈毅。


1947年春,二纵接到上级命令到沂南的苏村待命。纪老讲当时部队行动都是夜间行军,记得在莒县西爬过一座大山叫浮来山,经过一夜的行军,天刚亮就到达宿营地苏村,住在老乡家里。当时是农历三月夜间行军还有点凉。经过几天的休整,突然接到上级命令:做好战斗准备,国民党军74师进攻沂蒙山地区,来势汹汹,74师师长是张灵甫,装备精良,全是美式武器,当年在抗日战场上打得很出色,一度让日本鬼子胆寒。74师三万多人,是蒋介石的王牌军,被解放军围困在孟良崮为中心的几十公里范围内,在山区74师发挥不了优势,只有被动挨打。


1947年5月13日,孟良崮战役打响,战斗打得激烈,国民党军居高临下,易守难攻。在解放军的强攻下,敌军的占领的地盘越来越小,又缺乏后援,他们退守到山顶固守待援。蒋介石派飞机空投食品和水,大部分落入解放军之手。纪老他们连担任主攻任务,几次进攻无果,仗打到第三天夜里。我军又发起了猛烈地强攻。国民党士兵人心涣散,官兵纷纷缴械投降,跑过来的士兵缴枪后马上要水喝,说已经两天没吃没喝了。十六日,74师部分官兵龟缩在孟良崮的顶端,顽抗不降。解放军发起猛攻,最后将张灵甫击毙于孟良崮的山西侧的大石嵌里,十七日,孟良崮战役大获全胜。共歼灭74师三万二千人。孟良崮战役的胜利是由山东人民支持所取得的,在战斗中战士负伤后都是由老乡们抬到后方的,我们吃的饭喝的水全是民夫们送上前线的,军民真的亲如一家。国民党军队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们欺压百姓,得不到人民的支持,失民心者失天下,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千万不能忘记!


孟良崮战役胜利后,纪老所在连队奉命对诸城守敌进行围歼,解放了诸城,部队拔防到高密的井沟休整,补充了军需物资和人员,一个多月后接到命令部队去攻打莱阳,部队经过几天的夜行军,到达莱阳的旧店,首长做了战前动员,要求所有指战员要注意安全,勇敢杀敌,要稳准狠地打击消灭敌人。在一个叫水顾头的地方,我们连与国民党军展开了激烈的阵地争夺战,我们几次冲锋都被敌人猛烈地火力压了回来。几次冲锋未果,我们有十几位战友牺牲,最后我军调来小炮打掉了敌人的重机枪,连长借夜幕的掩护带领我们排从侧翼冲上小高地,经过激烈的争夺战,终于打下小高地,国民党军溃败,莱阳守敌被我军全歼,莱阳回到了人民手中。为了消灭盘踞莱阳的顽敌,纪老所在的连一共牺牲了三十多位战友,眼看着亲如兄弟的战友倒下去,心如刀绞,纪老回想起来还热泪盈眶。


在莱阳休整了一段时间后,记得是冬至以后接上级命令:部队向王戈庄开拔,经过几天的行军,部队到达王戈庄村,当时已经是1948年元旦后,天气很冷,滴水成冰,我们住在乡亲们家里,乡亲们把热炕头让出来,把热腾腾的地瓜和白菜大豆腐送来了;我们帮乡亲们挑水劈柴,打扫卫生,真的亲如一家人。妇女们组织起来为部队做军鞋和鞋垫,给我们洗衣服,解放军吃了老百姓的东西都必须付钱,可乡亲们说什么也不要。说心里话那真是军民雨水情谊深,军民团结一条心。在胶南的王戈庄度过了一个终生难忘的春节,也是纪老心中最美好的记忆。


刚出正月,部队接到命令向江苏进军,基本都是夜里行军,白天休息,以防国民党飞机的侦查和空袭,经过几天的夜行军,部队到江苏境内一个大的村镇,住在事先安排好的老乡家里,受到老乡们的热情接待,部队住在哪里,哪里就焕然一新,老百姓见了我们就像多年没见的亲人,有了人民的支持,子弟兵才能打胜仗,才能战胜敌人。


部队住了一段时间接到命令去打中兴。主要任务是去中兴消灭盘踞中兴守敌。中兴战斗打得非常激烈,打了个三进三出,在一次冲锋时,敌人的重机枪突然在右侧响起,纪老与几位战友被打中倒地,他们被民夫抬下战场,送往后方治疗,民夫说其他中弹战友都牺牲了,纪老的右小臂严重骨折,怕感染被截肢,从此永远失去了右小臂。因此纪老与大部队失去了联系,与亲爱的战友们失去了联系,幸亏与东灰村的战友葛清希还能经常见面,一直到现在,常回忆起七十多年前的往事,至今记忆犹新,战场的战斗情景经常出现在脑海里,一起战斗牺牲的战友常出现在眼前。


1949年春暖花开时,纪老终于回到了可爱的故乡西灰村。一起入伍的纪清河等三位战友光荣牺牲在战场上。纪老虽然失去了右小臂,自己庆幸人还在,还能为建设祖国出力。在和平建设的年代里,纪老没有居功自傲,而是带头投入到轰轰烈烈的合作化和人民公社的集体劳动中。1957年冬至1958年在韩家寨参加建设水利工程,在劳动中,纪老不能推小车,但他能拉小车,给伙房挑水做饭。


在生产队的抗旱中,纪老练习提水,事先把井绳打上很多结,用左手上提,再用右大臂与身体用力夹住井绳,再用左手提水桶,开始身体被井绳磨出了血,后来慢慢就适应了。生产劳动中,纪老从不落后于别人,受到上级领导的多次表扬!后来大队领导安排纪老在村里干保卫工作,一直干到大包干。后来纪老年龄也大了,跑不动了,但他为人民服务的心依然在。


纪老说:“党和政府非常关心我们这些老兵,国家每月给我发优待金,解决了生活上的困难。每到逢年过节,党委政府领导都来看望我,送来食品和慰问金。我们从内心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照顾!党的关心使我更加怀念为建国而牺牲的亲爱的战友们,他们用生命换来今天的幸福生活,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我老了,什么也干不了,我还能给儿孙们讲故事,教育他们牢记历史,不忘初心,一定要倍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希望青年一代和未来所有的华夏子孙,一定要珍惜今天的和平和幸福,铭记为建立新中国牺牲的革命先烈们,要让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采访完毕,纪老送我到路上,嘱咐我再来。寒风吹来,我劝纪老回屋。微风吹动,路边岁柏挺立。我默默祝福纪老身体康健,安享幸福晚年!


【朗诵者简介】宋岩

家在黄岛·上泉朗诵社会员。以声音演驿美好,借您一盏茶的时间,还您超值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