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红色记忆 > 红色故事
青即战役:见证青岛解放

     扼胶州湾咽喉、港阔水深、形势险要的青岛,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1949年6月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并解放青岛,至此山东全境解放。而吹响这胜利号角的,正是战斗一个月的青即战役。回望那段烽火岁月,青岛解放的往事,又浮现于眼前。
       “在青即战役中,必须以高度的阶级觉悟,紧张旺盛的战斗精神,高度发挥一切作战艺术,发扬我军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坚决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完成一切战斗任务,坚决、彻底、干净、全部歼灭敢于抵抗之敌。团结一致,上下一心,为解放青即人民而战!为解放全中国而战”。1949年5月3日,青即战役指挥机关(第32军兼)向各参战部队发出了“青即战役预备令”“青即战役战斗动员令”,对青即战役作了全面部署。同日,青即战役打响了!
       1949年春天,山东全境大部解放,全国解放大势已定。然而在青岛,却是敌强我弱的局面,兵力和武器装备都不占优势。1949年4月28日,毛泽东主席亲自拟写了《同意对青岛举行威胁性攻击》命令,批准山东军区发起青即战役,解放青岛。此电虽文字不多,但内容丰富,足见中央对青即战役的重视,这是一场关系全局、意义重大的战役。4月30日,山东军区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和部署,决定解放军第32军和胶东军区部队兵分三路进攻青岛敌军。其中,第32军第95师为西路,围击胶济铁路两侧的敌军;94师为中路,向即墨城北烟青公路以西的敌军防御阵地发起攻击;华东警备4旅和警备5旅1个团为东路,攻击即墨城以东沿海一线守敌,以保障32军左翼之安全,并负责扫清青岛东北外围和崂山地区的敌军。三路大军由北向南,采取逐步压缩、分割包围的战法,逐步向青岛市进军。


《同意对青岛举行威胁性攻击》电文

       迫敌早退,是青即战役的目的,对青岛敌军发动威胁性攻击,是青即战役的重要特点,青即战役分步实施,为前线作战部队保留了足够的灵活性。在实际战斗中,也验证了这种部署的前瞻性。5月3日,人民解放军三路大军云集青即前线。东路部队进展神速,首战灵山告捷。5月4日,人民解放军32军向上疃国民党守军发起进攻,但敌军防御工事坚固,火力凶猛,激战两天一夜仍未能攻克,撤出休整后,5月11日重新进攻上疃,至25日,青即外围战胜利结束,国民党军在即墨城外围设置的据点全部被拔掉。5月26日开始,部队向国民党军第一道防线发动了全线进攻,智取马山、窝洛子,破敌首道防线。人民解放军乘胜追歼逃敌,攻打铁骑山、驯虎山,破第二道防线。


上疃激战
       在这个过程中,打响于5月28日的铁骑山战斗,是解放青岛时打得最为惨烈的一场战役。在警备4旅旅长邓龙翔指挥下,从上午9时开始到下午13时左右,攻占了铁骑山,却被敌人突袭被迫撤下。次日凌晨4时前,解放军再次攻山,将铁骑山主峰阵地及东、南两侧两个山头夺回,发动全线总攻击,于5月29日凌晨1时许胜利攻占铁骑山。


攻下铁骑山


现在的铁骑山
       青岛人同样不会忘却的还有丹山战斗。战士们呐喊着冲向山头,暗堡里重机枪却又开始扫射,战士们成片倒下,极其悲壮。经过一昼夜的激战,终于攻下山头,取得了战斗的胜利。6月1日,解放军攻占了张0村和沙子口,切断了青岛国民党军队东退之路,使国民党军队陷入弧形包围之中。随后,收娄山,占李村,解放军轻取第三道防线。6月2日中午12时,青岛完全解放。由于解放军攻势迅猛,青岛解放时水电未断,生产设备完整保存,生产和生活秩序很快得到恢复,青岛市内的经济文化设施也得到了很好的保存。


现在屹立在丹山上的青即战役纪念碑
       青岛解放的当天,中共青岛市委正式办公,青岛市人民政府宣告成立,马保三就任新青岛第一任市长,青岛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71年过去了,青岛人的记忆却从不曾淡却。这座仅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城市,正是因为经历了太多的伤痛,才有今天走向世界的从容。青即战役的旧址,如今多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安稳而珍贵的日子里,时常有一家老小几代人同游这些遗迹,打开尘封的历史,代代相传那些英雄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