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教育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红色教育
盛开在桃花源的杜鹃花——于惠英老人
满山遍野的杜鹃花,是由千千万万烈士的鲜血染成的,它记载了那段悲壮的岁月。

      3月22日,桃花源城阳区社会福利中心(青岛颐德康复医院)颐养区迎来了龙口市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周学军会长等一行6人,看望并采访了革命先烈的妹妹、入住颐养区已近八年的88周岁老人于惠英——退休前的莱西四中于校长。


      于惠英老人的父亲于乐云是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老党员;当时,他们家是党组织的秘密联络站。抗战时期,于老先生分别将三个儿子送上战场抗敌;及至最后,大儿子作为二等残废军人离开了部队,二儿子在战场上壮烈牺牲,三儿子身上带着战争年代留下的9个枪眼转业地方工作。目前,于惠英老人是6个兄弟姐妹中唯一健在的历史证人。

      龙口市高度重视地方史志工作及革命老区建设工作。原龙口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长,原龙口市政协党组副书记、龙口市政协第一副主席、龙口市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周学军;原龙口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原龙口市政协提案委员会主任,龙口市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副会长吕海杰;龙口市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项目信息处主任尹新利;龙口市融媒体记者贾周;原山东能源龙口矿业集团史志办主任、首席编修,中国煤矿作家协会理事,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于泉城等人,前来看望并采访于惠英老人。


      于惠英老人的二哥于耀光是胶东著名的革命烈士。

      于耀光,原名于家礼,一九二一年九月生,蓬莱县莲花泊村人,家庭出身贫农,曾读5年小学(高小文化程度)。15岁时,因生活所迫,去大连鞋铺学徒,目睹了沦陷后的东北人民在日本铁蹄下当亡国奴的悲惨生活,决心要为改变黑暗世界而斗争,更名为“耀光”,1937年返回家乡。1939年7月投身革命队伍,在北海专署工作,不久被选送到党校学习,1939年12月结业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3月,任黄县县委社会部一科科长。1942年5月,任黄县公安局副局长,同年12月调任北海区公安局二科副科长。1943年7月调任招远县公安局局长,期间多次带领公安战士袭扰敌人据点,捕捉汉奸,瓦解伪军,打击歼灭骚扰之敌,威震招远。1945年9月,任黄县公安局局长、县委委员。1947年春季,任黄县副县长兼公安局局长。1947年9月29日晚,在后柞杨村被国民党军一个营及便衣队突然包围。突围时,他在击毙四五个敌人后,不幸身中数弹,壮烈牺牲,遗体安葬在黄县烈士陵园。1948年2月1日,北海专署和黄县政府将黄县诸由区(于耀光殉难地)改为“耀光区”,以志纪念。


      通过这次采访,我的好奇有了意外收获,就是查找到了一份珍贵文档影印件:奖状,规格30*27,获得者如图所述,落款时间是“中华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奖状上端是麦穗围绕的毛泽东头像。奖状署名,一是县长王佐群,他六、七十年代曾任中共上海市闵行区区委书记、中共上海市委副秘书长、上海市对外经济联络局副局长、上海市革委会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局长、上海对外经济联络局副局长等职务;二是副县长于耀光,1947年任山东黄县副县长兼公安局局长。


      当我向于阿姨表示我想写篇随笔记录这一事件时,于阿姨说:就这么一点事,真不值得讲;我觉得这一辈子做点什么好事、获得什么荣誉,贡献完了就完了,过去了就过去了,用不着说,不值得张扬。她说:我的家庭不值得一提。咱们中国的解放,从黑暗的旧社会来到了光明的新时代,咱们国家强盛起来了,这是牺牲了千千万万个家庭、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家的这点事算得了什么!如果说龙口市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挖掘烈士的事迹是为了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我还能接受;但是,因为我是烈士的亲属就给我写一篇文章,我就不能接受了!我也给于阿姨做了解释:如果我的随笔不写您,那么我也无法宣传烈士事迹了呀!我协助查找到的珍贵文档影印件——奖状也没法留下历史记载呀!

      于阿姨听了我的解释后说:如果你感到写篇随笔并发表还有一点社会意义的话,那么我就尊重你的意见。我就觉得个人的事都是小事,给社会做点有益的事才是大事!

      我听了于阿姨的一番话,心中燃烧的炉火又在提炼和纯净着我的灵魂……